医疗污水的余氯值和pH值是评估其处理效果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医疗污水经常使用到的消毒剂一般为次氯酸钠消毒剂和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后的余氯值,医疗卫生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中,根据医院风险等级不同,余氯含量需达到0.5mg/L至10mg/L之间,以确保对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医疗污水的pH值,应在6-9之间,适宜的pH值范围有利于污水的处理和消毒效果。
以下是欣诺华工程师找到的关于医疗污水中余氯值和pH值的综合说明,结合了排放标准、检测方法及相关要求:
一、余氯值标准与要求
1. 排放限值
-直接排放限值: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医疗污水总余氯的日均排放限值为 0.5mg/L(适用于综合医疗机构、传染病医院等)。
- 工艺控制要求(二氧化氯消毒剂,次氯酸钠消毒剂消毒时):
- 传染病/结核病医疗机构:消毒接触时间≥1.5小时,出口总余氯需控制在 6.5-10mg/L。
展开剩余74%- 综合医疗机构:接触时间≥1小时,出口总余氯为 3-10mg/L(排放标准)或 2-8mg/L(预处理标准)。
2. 检测方法
- 滴定法(碘量法):传统化学分析方法,精度较高但操作复杂。
- 余氯试纸法::常用快速检测法,通过颜色对比确定余氯浓度,但可能受主观影响。
电化学法(电极法):利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适合在线监测,但需注意设备抗干扰能力。
医院污水消毒剂
3. 注意事项
- 余氯过高可能刺激呼吸道,需严格控制工艺参数;
- 非含氯消毒剂(如臭氧、紫外线)对余氯无要求。
二氧化氯消毒剂
二、pH值标准与要求
1. 排放限值
- 医疗污水pH值应保持在 6-9 的范围内(多数标准),部分建议更严格范围 6.5-8.5 以优化生化处理效果。
2. 影响因素
- 药物、化学药剂及消毒剂可能导致pH异常(如偏酸或偏碱);
- 中性pH(接近7)有利于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提高处理效率。
3. 检测与调整
- 需定期监测pH值,若超出范围可通过酸碱中和剂(石灰、硫酸)调整。
三、其他关键指标
医疗污水还需符合以下要求(部分列举):
- 化学需氧量(COD):≤60mg/L;
- 生化需氧量(BOD):≤20mg/L;
- 悬浮物(SS):≤20mg/L^;
- 粪大肠菌群:≤500个/L。
四、总结建议
1. 余氯控制:根据医疗机构类型选择消毒工艺,确保接触时间和出口余氯达标,优先采用试纸法或电极法检测。
2. pH管理:维持中性范围(6.5-8.5),避免对处理设备及生化过程造成影响。
3. 合规性:定期监测并记录数据,参照《水污染防治法》及地方标准执行。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这些检测标准对污水进行检测,确保污水达标排放,以防止污水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清洗消毒产品专业制造商
陕西欣诺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于:陕西省